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蘭陽別院佛學講座 心的轉化―談觀經念佛法門

佛學講座

字級

蘭陽別院佛學講座 心的轉化―談觀經念佛法門

【人間社 廖麗珠、徐雲霞 宜蘭報導】 2024-11-25
佛光山蘭陽別院11月24日佛學講座,住持妙勤法師特別禮請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於11樓大雄寶殿,為近300位來自台灣及香港、廣州、上海的信眾,並有線上逾4220人次同參共修,宣講:「心的轉化―談觀經念佛法門」。法師勉眾:「讓生命擁有正能量,以光明面來面對未來,鼓勵大家成為別人的法師。」

永富法師唱誦:「誰念南無阿彌陀佛,如來是真佛!」開場,希望大家把「心」且靜下來,靜下來才能往內觀察自心。法師講解淨土三經《無量壽佛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的重要性,後有《華嚴經.普賢行願品》及《楞嚴經.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列入,成為淨土五經。叮嚀大眾多研讀佛教經典、少沉迷於手機。

「為何要學佛?」永富法師既問且答,學佛是以「離苦得樂」為目標,方法包括轉念、念佛、靜坐、抄經、持咒、服務大眾等,而其中以「轉念」則是最核心的方法。再從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角度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是離苦得樂的一種方式。法師提醒懺悔法門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通過懺悔來淨化心靈。

永富法師強調,「心的轉化」是修行最重要的課題,觀經和念佛是有效方法。讀經持咒要注重方法次第,不要盲目與他人比較,認為娑婆世界也可以是淨土,呼籲大眾學習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教誨,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。修行要先提起後放下,要在承擔責任中體會放下的真諦。

永富法師開示「心的轉化」效果有三:第一是轉煩惱為智慧、第二是從業力到解脫、第三是可以培養願心與慈悲。例舉持咒與讀經的經驗,依序是先對經文能夠念誦,力求口頭流利,再求記憶純熟、逐句了解、依法而修,從生活當中體證。強調「學佛」是學習佛的覺醒與覺悟的總相,年輕的時候要廣結善緣,等到年紀稍大就要將佛法內化作自己的貴人。

永富法師巧喻:「要感謝讓我們痛苦與不歡喜的人,因為他是冒著下三惡道的危險,示現貪嗔癡給我們看!就是我們的戒師!」讓我們引以為戒,目的是要見者能轉邪為正、轉悲傷為歡喜、轉識成智。星雲大師說,「這世間是一半一半的,要看你擁有的那一面,進而期勉自己時時可以成為別人的法師」。

《觀無量壽佛經》先從假想觀開始,最後進到真實的觀想作意,共有16觀,依序為日想觀、水想觀、地想觀等前13觀,應不斷的多聞薰習,在定心的情況進入觀想;14-16觀講的是上品、中品及下品,如何透過信願行,一句佛號與佛相應,皆可成就蓮登上品。人生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今生不向此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生。
12345678910第1 / 202頁
追蹤我們